数字赋能打通基层治理“大动脉”

03-27 15:18  

近年来,我县扎实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运营、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水平,用“数字”为经济赋能、为治理增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数公基”是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简称,是以人工智能算法为驱动,以城市操作系统为统筹构建的数字孪生城市公共性、集约性基础设施。近日,记者在我县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上看到,主城区基础地图、地形地貌、行政区划、水系河流、城市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白模等在屏幕上都真实还原,轻点鼠标,房屋的标准地址、常住人口等信息也都一目了然。

县智慧城市运行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左斌:“107类实体属性编码共有21位,前6位代表行政地址,中间6位代表分类,后6位则是编号。不仅具有唯一性,而且统一标准,打破了“千行百业,行行赋码,层层加码”带来的信息壁垒。”

我县以打造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以“万物统一码、万数聚一网、万用享一台”为目标,赋予各类公共基础设施数字身份证。以CIM平台全时空数据作为支撑,将各类应用系统与“一标三实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万物数据”进行互联互通。目前,全县605平方公里完整的“数公基”平台,集成完善多层次、多部门数据资源,包括基础时空数据21类,物联感知数据1类,资源调查数据144类,全域建筑白膜268万个,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全面整合。

县智慧城市运行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左斌:“目前,基础设施已经全面建设,我们云梦城市街道任何的建筑实体,小到一盏路灯、一个井盖、一根充电桩、哪怕一个垃圾桶,都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通过将分散的数据整合到直观的地图平台,我们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管理,有效打破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促进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在政府决策、公共服务供给以及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我们构建了更加完善的数据支撑体系,为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决策”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县智慧城市运行保障服务中心主任蔡畅:“按照‘好用、管用、实用’总体原则,依托‘三清四员’和‘一标三实’工作成果,更加精准地掌握基层情况,为群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对各类详实数据的分析利用,在政府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

未来的建设中,我县将探索更多创新性的路径,持续深化数据集成,积极赋能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记者  李铮   见习记者  柯旻熠

https://img.cjyun.org/a/10130/202503/121beff5a62aa674b7926650fe0a9407.jpg
{"appId":"wx7ea456f17016fc22","nonceStr":"WzWEMScqbnGqk9Cz","timestamp":1743795419,"signature":"d7a8ebb39a545b5bf0d12e395864e72e3d9cc742","link":"https:\/\/m-yunshangyunmeng.cjyun.org\/p\/101266.html","desc":"","title":"\u6570\u5b57\u8d4b\u80fd\u6253\u901a\u57fa\u5c42\u6cbb\u7406\u201c\u5927\u52a8\u8109\u201d","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0\/202501\/b3891efbd3a05cc0a239f98a0c87998a.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