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在湖北宜昌举行

04-14 18:25  

2018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在湖北宜昌举行 黄余洋 摄

中新网宜昌4月14日电 (董晓斌 郭晓莹)2018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14日在湖北宜昌举行,500尾中华鲟放归长江。据悉,这是中华鲟研究所成立以来连续实施的第60次中华鲟放流活动,目前已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超过500万尾。

此次活动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湖北省农业厅和宜昌市政府共同主办。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法国电力集团(EDF)、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等单位和组织,以及专家学者、志愿者、学生代表等近1000人参加了活动。

500尾中华鲟放归长江 黄余洋 摄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水生生态研究室副主任姜伟介绍,此次中华鲟放流群体包括5个年龄梯队,是国内中华鲟放流史上年龄梯队最丰富的一次,对中华鲟野生资源具有系统性的补充作用。

此外,为科学回答中华鲟放流效果,科研人员融合声呐监测、互联网及无线传输等多方面技术,建立了从宜昌至河口、覆盖长江中下游1800公里的放流中华鲟洄游监测系统,这是目前国内覆盖范围最广、最全面的鱼类放流效果实时监测与评价系统。

此次放流最大的中华鲟已有9龄 黄余洋 摄

姜伟表示,此次放流最大的中华鲟已有9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陆续达到性成熟,今年放流中华鲟的标记采用了比往年时效更长的声呐标,连续工作时长可达10年,如果这些放流的中华鲟能够在海洋中发育成熟并顺利洄游繁殖,其体内的声呐标记发射的信号将会被监测系统接收到。

近年来,中华鲟研究所在行业内率先突破了中华鲟单雌性繁殖技术,为中华鲟物种保护再增添一项技术保障,并构建了中华鲟人工种群遗传谱系,对人工种群实行了科学的遗传管理,同时构建了中华鲟基因组BAC文库,为更深层次的开展中华鲟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疾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资源库。

全国各地志愿者和学生代表近1000人参加了活动 黄余洋 摄

据了解,除了中华鲟保护以外,三峡集团在长江上游及金沙江流域鱼类保护、生态调度等方面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目前已先后掌握圆口铜鱼、长鳍吻鮈、齐口裂腹鱼等10余种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并实施增殖放流,已累计放流达氏鲟、胭脂鱼等珍稀特有鱼类近150万尾。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s://img.cjyun.org.cn/a/10174/201804/6dd2d9a6e11e4bb06c357dca8d670d39.jpeg
{"appId":"wx7ea456f17016fc22","nonceStr":"EsbIMW1pCic0ixGw","timestamp":1745018240,"signature":"ef58081960bc2e7def229c149390d15eb61f6aeb","link":"https:\/\/m-yunshangyunmeng.cjyun.org\/p\/44610.html","desc":"2018\u5e74\u957f\u6c5f\u4e09\u5ce1\u4e2d\u534e\u9c9f\u653e\u6d41\u6d3b\u52a8\u5728\u6e56\u5317\u5b9c\u660c\u4e3e\u884c","title":"2018\u5e74\u957f\u6c5f\u4e09\u5ce1\u4e2d\u534e\u9c9f\u653e\u6d41\u6d3b\u52a8\u5728\u6e56\u5317\u5b9c\u660c\u4e3e\u884c","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0\/202501\/b3891efbd3a05cc0a239f98a0c87998a.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