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潜水器新母船初步命名为“深海一号”

05-11 09:12   钟祥台

资料图:“蛟龙”号1:1模型在国家深海基地码头展出。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摄

“蛟龙”号新母船初步命名为“深海一号”

2020年执行首次全球航行科考任务

科技日报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陈瑜)记者10日从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深海基地)获悉,目前正在深海基地大修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于2020年执行首次全球航行科考任务。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丁忠军告诉记者,“蛟龙”号新母船初步命名为“深海一号”。

此前,“蛟龙”号的母船是已届退役年限的“向阳红09”船。新母船为4000吨级科考船,续航能力达12000海里。明年3月左右交付后,可同时搭载“蛟龙”号、“海龙”号和“潜龙”号开展协同作业。

2012年,“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最大设计深度海试,刷新了作业型载人潜水器的世界纪录。由于当时潜水器常态化业务运行的条件仍不完备,作为业主的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计划用5年时间开展“蛟龙”号试验性应用,主要是为了培养专业化的业务支撑队伍,建立全国开放共享机制,提高它的作业效能,完成其从海试向常态化业务运行的过渡。

5年来,“蛟龙”号像是一辆深海出租车,共成功下潜158次,搭载经过培训的科学家等“乘客”下潜到海洋深处,开展现场勘查研究。

从去年底开始,“蛟龙”号回到深海基地进行大修和技术升级,主要包括3方面:提升水下定位和目标搜索的能力;提高近底的地形地貌测绘能力;增强直接取样能力。

对于此次环球航行的路线,丁忠军说有两套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但他强调,“蛟龙”号走向业务化运行的条件基本成熟,是方案执行的基础。

“我国在国际海底有几块矿产资源勘探区,方案首先是为满足大洋资源和环境保护研究需要。”丁忠军同时表示,环球航行也是一次大的国际合作项目,计划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科学家一起下潜,进行科学考察。

https://img.cjyun.org.cn/a/10103/201805/b0bd5012e05025d3676a619ba89f3634.jpeg
{"appId":"wx7ea456f17016fc22","nonceStr":"JeYvgoTFUdTjOMej","timestamp":1744464794,"signature":"b35912afabade47923e93c0aadf3a3b028a10dee","link":"https:\/\/m-yunshangyunmeng.cjyun.org\/p\/46671.html","desc":"\u56fd\u5bb6\u6df1\u6d77\u57fa\u5730\u7ba1\u7406\u4e2d\u5fc3\u526f\u603b\u5de5\u7a0b\u5e08\u4e01\u5fe0\u519b\u544a\u8bc9\u8bb0\u8005\uff0c\u201c\u86df\u9f99\u201d\u53f7\u65b0\u6bcd\u8239\u521d\u6b65\u547d\u540d\u4e3a\u201c\u6df1\u6d77\u4e00\u53f7\u201d\u3002","title":"\u201c\u86df\u9f99\u201d\u53f7\u6f5c\u6c34\u5668\u65b0\u6bcd\u8239\u521d\u6b65\u547d\u540d\u4e3a\u201c\u6df1\u6d77\u4e00\u53f7\u201d","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0\/202501\/b3891efbd3a05cc0a239f98a0c87998a.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