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卡普进高校 民院盛开织锦花 ——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织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结硕果

05-26 10:02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是土家族独特的民间工艺,其织造技艺是在土家族人民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种原始纺织技艺。2006年,土家织锦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然而,土家织锦的传承之路举步维艰。一是土家织锦一直采用传统手工织造技术和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其技艺的传承主要靠口传心记和言传身教,传承难度大。二是其织造技艺工序复杂,织锦从业者难以实现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创新,其传统图案变形严重,彩色搭配更是缺乏美感。

湖北民族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土家织锦保护、传承与研究。学校收藏传统土家织锦200余幅,建有土家织锦展厅、土家织锦技能传承工作室、数字化保护实验室,美术与设计学院更是将土家织锦图案引入课堂教学,延续土家织锦的艺术之美。正是由于学校一直以来对土家织锦的关注,2017年,由湖北民族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姜蓓美老师申报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织锦艺术人才培养”获得立项。

该项目精心遴选了来自7个省市的20名学员,聘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织锦代表性传承人刘代娥、中国优秀织锦工艺传承人田若兰、中国织锦工艺大师唐洪祥传授织造技能;土家织锦文化研究学者田明、杨洪林、冉红芳等老师讲授织锦文化;织锦艺术研究学者李嘉、石庆秘、姜蓓美传授图案设计;并由从事织锦创新研发的邓卫斌、向思全等老师精心授课。

学员经过60天学习,完成了土家织锦理论基础、土家织锦织造技能、土家织锦图案设计以及土家织锦创新设计四个方面的培训,掌握了以土家织锦为代表的织锦编织方法,织锦艺术作品的创新设计技巧等基本技能,成为比较成熟的织锦艺术传承人。

传统艺术源于生活,其传承发展的出路仍然在于回归生活。项目执行过程中,从手绘、电脑制图、产品设计等方面重点培养学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设计适应现代生活的织锦艺术产品设计方案和方案的实现。目前,学员完成了土家织锦传统图案配色方案,具有织锦艺术特色的产品设计方案共计80余件,并在恩施州博物馆临时展厅展出。

让土家织锦走进大学,将织锦传承人引进校园,通过专家学者去研究与传播这一非遗项目,让大学生与广大的市民面对面去接触土家织锦的文化,感知织锦文化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对土家织锦的兴趣,无疑是一种有效做法,为土家织锦的传承和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