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首次开展印度洋海域微塑料调查

08-13 08:24  

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取得五大成果

首次开展印度洋海域微塑料调查

8月12日上午,“向阳红10”科考船载着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队员已停靠浙江舟山码头。本航次科考自2017年12月6日从舟山起航以来,历时250天、航程29821海里,在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硫化物勘探、慢速扩张卡尔斯伯格脊构造演化和热液系统调查、印度洋微塑料污染调查等方面取得了五大成果。

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由自然资源部所属第二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本航次分5个航段执行,主要作业区域在印度洋,以落实“蛟龙探海”工程为核心,具有任务综合化、资源环境并重、调查手段高精化和瞄准国际海洋热点等特点,并取得如下成果:

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硫化物勘探取得新进展。本航次共计发现3处矿化区、2处矿化异常区和9处异常区;深化了对合同区多金属硫化物分布控制机制、成矿规律及资源评价的认识,进一步揭示了超慢速扩张脊硫化物矿藏前景。

慢速扩张卡尔斯伯格脊构造演化和热液系统调查取得新认识。在天休热液区新发现一处高温喷口群,拓展了热液活动的分布范围,获得了该热液系统受控于拆离断层的构造与岩石学的新证据;新发现3个热液系统,使得我国在该区域发现的热液系统数量增至9个,其中宝船热液区是目前证实的距离中央裂谷最远(20千米)的热液系统,这为创建慢速扩张洋脊构造控矿新模式提供了可能。

“潜龙二号”自主潜水器刷新作业纪录。“潜龙二号”进行了9个潜次应用,水下工作257小时,总航程654公里。在玉皇与西龙井区发现新的热液异常区;在第十四区块、白堤与东龙井区探测到热液异常;获取的近底磁资料为热液区构造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首次开展印度洋海域微塑料调查,为评估印度洋国际海域的微塑料污染状况提供基础资料和样品;首次开展印度洋缺氧和海洋酸化情况调查,初步表明调查海区水体处于氧化状态。

开展90度海岭、海气通量和洋中脊深部构造调查研究。在90度海岭回收深海潜标,该潜标连续工作11个月,获取的数据可了解海洋动力环境特征和变化规律,填补该海域深层和底层海流观测空白。首次在印度洋投放气象与波浪浮标,已连续工作6个月。揭示观测区的气象水文综合要素的日、月际变化规律及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变化特征,为提升深海大洋环境安全保障增添新的观测手段。

来源:人民日报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1808/b7187d5b7fef75588f00dc71c08ba717.jpg
{"appId":"wx7ea456f17016fc22","nonceStr":"ynHahRNE8tbTGeBq","timestamp":1743848570,"signature":"d9a3e35a1e906495996cfd2a1f5e1b4c0b890ad3","link":"https:\/\/m-yunshangyunmeng.cjyun.org\/p\/54462.html","desc":"\u65b0\u53d1\u73b03\u4e2a\u70ed\u6db2\u7cfb\u7edf\uff0c\u4f7f\u5f97\u6211\u56fd\u5728\u8be5\u533a\u57df\u53d1\u73b0\u7684\u70ed\u6db2\u7cfb\u7edf\u6570\u91cf\u589e\u81f39\u4e2a\uff0c\u5176\u4e2d\u5b9d\u8239\u70ed\u6db2\u533a\u662f\u76ee\u524d\u8bc1\u5b9e\u7684\u8ddd\u79bb\u4e2d\u592e\u88c2\u8c37\u6700\u8fdc\uff0820\u5343\u7c73\uff09\u7684\u70ed\u6db2\u7cfb\u7edf\uff0c\u8fd9\u4e3a\u521b\u5efa\u6162\u901f\u6269\u5f20\u6d0b\u810a\u6784\u9020\u63a7\u77ff\u65b0\u6a21\u5f0f\u63d0\u4f9b\u4e86\u53ef\u80fd\u3002","title":"\u4e2d\u56fd\u5927\u6d0b49\u822a\u6b21\u79d1\u8003\uff1a\u9996\u6b21\u5f00\u5c55\u5370\u5ea6\u6d0b\u6d77\u57df\u5fae\u5851\u6599\u8c03\u67e5","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0\/202501\/b3891efbd3a05cc0a239f98a0c87998a.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