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上架设自动气象站

02-09 02:37  

                                            

中国南极泰山站的自动气象观测站(2018年12月25日摄)。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队员2月7日在距离中山站100公里处的南极冰盖上架设了一套自动气象站,以获取南极地区的温度、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等相关资料,提升极地气象服务和对极地大气的了解。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新华社南极内陆2月8日电(记者 刘诗平)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队员7日在距离中山站100公里处的南极冰盖上架设了一套自动气象站,以获取南极地区的温度、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等相关资料,提升极地气象服务和对极地大气的了解。

  南极洲地处偏远、地域辽阔,气象数据稀缺,中国南极考察队此前曾在中山站至昆仑站沿线设立过多个自动气象站。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架设自动气象观测站的营地(2月7日摄)。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队员2月7日在距离中山站100公里处的南极冰盖上架设了一套自动气象站,以获取南极地区的温度、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等相关资料,提升极地气象服务和对极地大气的了解。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新架设的自动气象站弥补了Panda断面(从中山站到昆仑站沿线)该区域的气象探测空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在Panda断面的气象观测能力。”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工程技术带头人孟上说。

  孟上表示,新的自动气象站与已有的昆仑站、泰山站等几个自动气象站实时获取的长期、连续的常规气象数据,可以显著提高中国在南极地区的观测和预报能力,对于保障中山站及内陆队开展科学考察及业务化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Panda断面是一条研究南极冰盖科学的重要通道,它将南极普利兹湾-埃默里冰架-冰穹A连接起来。据了解,中国未来还将在Panda断面架设更多自动气象站,为提升中国在南极的天气和气候研究及预报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第35次南极科考期间,除了架设自动气象站外,科考队员还在中山站站区和昆仑站站区释放了探空气球,以得到不同标准层的气温、风速、风向、气压和相对湿度等相关资料。


https://img.cjyun.org.cn/a/10130/201902/ce69e2ac635cbd8b014581edb0a9b393.jpeg
{"appId":"wx7ea456f17016fc22","nonceStr":"xJfki7V55v5394S9","timestamp":1744131595,"signature":"c4b42cfca870409e7cff94e5c701d6f07bf676b2","link":"https:\/\/m-yunshangyunmeng.cjyun.org\/p\/59815.html","desc":"","title":"\u4e2d\u56fd\u79d1\u8003\u961f\u5728\u5357\u6781\u51b0\u76d6\u4e0a\u67b6\u8bbe\u81ea\u52a8\u6c14\u8c61\u7ad9","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0\/202501\/b3891efbd3a05cc0a239f98a0c87998a.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