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视点丨这片湿地,是黄河生态变迁的缩影

10-22 09:05  

习近平总书记20日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当天下午,他来到黄河入海口码头、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察看黄河河道水情和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总书记考察的黄河三角洲,由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1992年10月,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人机照片,2021年10月20日摄)。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无人机照片,2021年5月13日摄)。

在这里,黄龙入海、大河息壤。

在黄河冲击下形成的新生湿地(资料照片)。

 黄河汇入渤海,形成独特的水面分界现象(2021年5月13日摄)。

在这里,生态丰富,物种万千。

自然保护区内芦荻随风摇曳(资料照片)。

两只丹顶鹤飞翔在自然保护区上空(2021年5月13日摄)。

这里,是600万只鸟类的家园。

在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水鸟(2021年10月20日摄)。

在自然保护区里拍摄的豆雁群(资料照片)。

这样的生态成果,实属来之不易。作为退海之地,黄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成陆时间短,土地盐碱、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20世纪90年代,黄河多次断流,海水倒灌,黄河口湿地曾面临生死存亡。

在山东济南拍摄的断流的黄河(1996年2月摄)。

2002年以来,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始实施调水调沙,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创造了良机。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开闸放水,调水调沙(2004年6月19日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以来,自然保护区加快保护与修复步伐,实施湿地生态修复、海岸带生态防护等一系列项目,多措并举。

  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智慧大屏上显示的保护区监控画面和相关数据(2021年10月20日摄)。

  保护区内设置的生态环境监控设备(资料照片)。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民警杨华章(前排左)乘坐水陆两栖巡逻车和同事们巡查(2021年5月1日摄)。

  位于黄河入海口的胜利油田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大势。2020年,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300处油田生产设施全面完成退出。这是工人在拆除采油设备设施(2020年10月19日摄)。

黄河入海口的生态变迁,是黄河流域发展理念进步的缩影。今天的黄河入海口,正在谱写演绎新时代新乐章。


https://img.cjyun.org.cn/a/10130/202110/ab8b2853358d5317d8532ced969f7254.jpeg
{"appId":"wx7ea456f17016fc22","nonceStr":"fWKZ7Oy7OxuCNvcR","timestamp":1755333656,"signature":"2428095c3fa5361700e0810c79d5adc844c7d918","link":"https:\/\/m-yunshangyunmeng.cjyun.org\/p\/76235.html","desc":"","title":"\u7b2c1\u89c6\u70b9\u4e28\u8fd9\u7247\u6e7f\u5730\uff0c\u662f\u9ec4\u6cb3\u751f\u6001\u53d8\u8fc1\u7684\u7f29\u5f71","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0\/202501\/b3891efbd3a05cc0a239f98a0c87998a.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