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藜蒿,大产业。下辛店镇白水湖村在90后刘近星的带领下,大力发展绿色种植模式,并带动周边近20个村种植藜蒿,面积上万亩,成为孝感市最大的藜蒿生产基地。该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阳春三月,温暖的阳光洒满梦泽大地,记者来到位于下辛店镇白水湖村的藜蒿基地,一眼望不到边的翠绿,空气中弥漫着藜蒿的清香味,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打捆、装运……好一派忙碌的丰收场景。
90后刘近星初中毕业后,在武汉从事服装加工销售行业,几年后,他拥有3家服装销售门店、一家服装加工厂,每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正值事业略有小成,不料父亲病重,加之母亲行动不便,身为长子的刘近星果断放弃武汉创业,回到家乡为父母尽孝。他一边侍候双亲,一边在农村寻找商机。
长期以来,下辛店镇种植一季水稻,农田空闲时间长,农民收益低。早年,村里的一位长辈从云南带回藜蒿种子,尝试稻蒿轮作种植模式,种一季藜蒿收三茬,除去各项开支,每年每亩纯收入1万元左右,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可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机灵的刘近星瞄准行情,开始在自家的4、5亩地里种植藜蒿,畅销武汉、应城等周边城市,当年就获利5万多元。
初次尝试,一举成功,这给刘近星增添了信心。后来,他不但自己种植,还给村里的其他农户提供藜蒿种植技术,帮助销售。在刘近星的示范带动下,种植藜蒿的农户越来越多,白水湖藜蒿核心示范区由最初的种植面积数亩扩大到3000亩,年产量稳定在1800万斤以上,年获利过5000万元。2021年,白水湖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刘近星积极推广绿色种植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使得下辛店镇种植的藜蒿茎壮叶绿,鲜嫩可口,成为武汉、云梦、应城、天门等地市民餐桌上的“最爱”。
2016年5月,云梦县仁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刘近星任合作社理事长,注册资金120万元,发展社员近400人,按照产业化模式进行管理,打造藜蒿蔬菜品牌。
县仁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近星说:“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厂房,已经投入使用,藜蒿从田间直接运到车间进行后期加工,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将大大改善,我们的产业化致富之路将越走越宽。”
如今,白水湖村实现了全村藜蒿种植全覆盖,同时带动周边近20个村种植藜蒿,面积1万多亩,成为云梦县乃至孝感市最大的藜蒿生产基地。(记者 陈虹)
出品:云梦县委宣传部 云梦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