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勉励干部群众走科技之路、质量之路、品牌之路,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义堂镇各级人大代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镇人大组织的“代表行动”活动中,积极协调带动农业主体、种养户走科技、质量、品牌之路,实现了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目标。
义堂镇人大在组织开展“代表行动”活动中,要求各代表小组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念,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走科技之路,取得了较好成效。

曾令兵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马国辉是国家杂交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在县人大代表袁燕燕、陆建国的牵线搭桥下,德泉农业成立曾令兵教授专家工作站、古好石桥生态农业成立了马国辉教授专家工作站。在专家教授强大技术的支持下,德泉农业反季节小龙虾养殖亩产增收4000元,义堂再生稻种植实现高效智能化生产。

云梦县郧都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阳聪:
在马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合作社探索了一条农业化智慧管理之路。运用无人机施肥打药、智能化灌溉、大数据检测病虫苗情墒情,一年每亩平均增收1000元以上,辐射带动全镇再生稻种植达到10000亩。


镇人大代表柳润庭,引进钟祥种植大户张爽成立清源合作社,推广“两精一抗”种植技术。今年,全镇3个“两精一抗”项目区小麦单产超过1000斤,油菜亩产菜子达400斤,比传统种植模式单产提升30%。


镇人大代表、曾滕村支部书记曾亚春,引导滕华山、胡亮等养殖户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蛋鸡“155”标准化立体养殖厂房4栋,年养鸡量可达20万只。在县镇两级人大代表的带动下,全镇种养殖业年可增加收入300万元以上。
为了提升农产品质量,镇人大在开展“代表行动”活动中,注重人大代表引领农业主体培育,采取良田、良种、良法“三良”融合,引领农业主体走质量之路,激发农村活力。

县镇两级人大代表,通过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引导农业主体投入等方式,推动良田建设。

义堂镇人大主席团主席 唐啸天:
近两年来,我们人大代表积极向上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建成良田2.5万亩,引导6户种植主体自主投入资金500多万元,通过土地平整改造、抗旱设施投入、土地改良等项目建设,将一般耕地改造成良田3000多亩,充分激发了土地活力。



镇人大代表胡亮带头开展玉米密植免耕播种技术试种,获得高产后,积极推行改种植模式,带动20多户农户采用该技术,亩平增产300斤左右。同时,在人大代表、种植大户的带动下,“两精一抗”、无人机飞防、水稻全程机械化等技术在全镇应用,全面抬高了粮食安全底线,增加了科技活力。
针对义堂农业品牌短板问题,镇人大代表发挥自身优势,外引内联,蓄积发展后劲,为义堂农业品牌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镇人大代表张国超,协调浩洋食品扩大富硒食品产业链开发,扩大市场规模,协调引进外地合作伙伴,生产富硒肥料,将该企业培育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型中小企业。企业每年招收本地群众务工,增加农民收入100多万元。

镇班子成员中的县镇人大代表积极引进河南羊肚菌研发专家赵松海到义堂创办湖北嘉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了100亩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今年3月,羊肚菌种植成功,培育了义堂农业新品牌;通过引进天门、钟祥、河南等地大户,在义堂种植玉米、油菜、小麦等作物,提高了农作物种植技术,全年为当地群众提供务工和土地流转收入800多万元。


培育乡镇农业主体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义堂镇人大通过“代表行动”活动,助力提升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完善产业链条,优化政策环境与服务水平,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科技水平高、产业带动力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为加快建设中华简牍文化名县贡献出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