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树?”
“柞(zuò)木树,现在好少见了!”
“它同皂荚树一样,浑身是尖尖的长刺。”
初冬,云梦县义堂镇红光村发现两棵难得一见的柞木树。
柞木树干上生长着长长的尖刺,看着就让人生畏,大人小孩都不敢惹它,牛羊动物也不敢碰它。于是柞木树有个别名叫“百鸟不立”。
柞木,别名:蒙子树,葫芦刺,红心刺。大风子科柞木属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5米。树皮棕灰色,叶薄革质,雌雄株稍有区别,通常雌株的叶有变化,叶柄短,总状花序腋生,花小,花梗极短,花萼卵形,花瓣缺。花丝细长,花药椭圆形,子房椭圆形,浆果黑色,球形,种子2-3粒,卵形,花期春季,果期冬季。
柞木树材质坚硬、比重大、纹理细密,材色棕红,纹理美观,具有抗腐耐水湿等特点。根皮、茎皮、枝、根入药,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效。根皮、茎皮用于黄疸水肿,死胎不下,根、叶用于跌打肿痛,骨折,脱臼,外伤出血等。
柞木属于优良木材,据《中国植物志》:材质坚实,纹理细密,材色棕红,供家具农具等用;叶、刺供药用;种子含油;树形优美,供庭院美化和观赏等用;又为蜜源植物。
“柞木”之名的由来可能是因为古人用其木材制作梳子,“乍”大概就是梳齿的象形。柞木还有别称“凿子树”,也是因其木材优良,被用来制作斧子、凿子的柄,而得名。(通讯员陈保忠)
出品:云梦县委宣传部 云梦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