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协回应撤稿风波:107篇论文逐一审查

05-26 10:51  

昨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尚勇回应“施普林格撤稿风波”时表示,查实结果后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绝不护短,结果会向社会公布。

4月20日,世界知名出版商施普林格的一则声明掀起轩然大波,声明称撤回107篇涉及“同行评价”造假的论文,而这些论文来自中国。

定性“学术不端严重事件”

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尚勇透露,这次“同行评价”造假的行为被定性为“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事件”。

此前,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在回应新京报记者时表示,论文提交的评审人建议中,使用了评审人的真实姓名,但假冒了其电子邮件地址,这让编辑以为文章发送给了真正的评审人。“在我们与真正的评审人进行调查和沟通之后,他们确认并没有对论文做过评审。”

尚勇表示,这次撤稿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国科技界的声誉。现在调查分析已取得初步成果。实际撤稿数量是106篇,其中有1篇是重复的。论文涉及2012年到2016年,其中80%以上是2015年以前提交的论文。这里面涉及的主要是在一线工作的医疗、卫生、科技工作者。

  论文将审查、甄别、答辩

尚勇透露,将对每一篇论文进行审查、甄别。把情况摸清后,下一步要通过这些作者所在的行业主管部门,如卫计委、教育部等进行督查。让论文所在的单位领导挂帅,组织专家,对每一篇论文进行审查、甄别,看看到底有没有学术造假,是怎么造的假,是否还有其他学术不端行为,作者该负什么责任。中国科协将组织国家级的学会,组织同行专家进行抽查、答辩,再加一层审查。

“黑中介”或参与造假

尚勇表示,虽然这些年很重视科研道德的建设,匡正学术不正之风,但是还存在“宽、松、软”的问题。究其原因,比较复杂。比如,“黑中介”与出版商为了掠夺性的获利,采取不当手段诱导。

此前,彼得·巴特勒在回应新京报记者时表示,“我们知道不少作者将稿件托付第三方机构做语言编辑,尚不清楚稿件作者是否知晓这些机构假冒评议人的计划”。他认为,对同行评审及投稿过程做手脚的问题是全球性的。但在中国,有一定证据表明,提供所谓语言编辑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在操纵评审流程上发挥了作用。(记者李丹丹)

 

 

https://img.cjyun.org.cn/a/10142/201705/c918b40102cdeae9d4f7f66e2bdfc9da.jpg
{"appId":"wx7ea456f17016fc22","nonceStr":"Y6BqcmpX48hVUMo7","timestamp":1744737672,"signature":"5037f51c9266f68ab28ee2fe761d74fd4c09908a","link":"https:\/\/m-yunshangyunmeng.cjyun.org\/p\/17542.html","desc":"\u8ba9\u8bba\u6587\u6240\u5728\u7684\u5355\u4f4d\u9886\u5bfc\u6302\u5e05\uff0c\u7ec4\u7ec7\u4e13\u5bb6\uff0c\u5bf9\u6bcf\u4e00\u7bc7\u8bba\u6587\u8fdb\u884c\u5ba1\u67e5\u3001\u7504\u522b\uff0c\u770b\u770b\u5230\u5e95\u6709\u6ca1\u6709\u5b66\u672f\u9020\u5047\uff0c\u662f\u600e\u4e48\u9020\u7684\u5047\uff0c\u662f\u5426\u8fd8\u6709\u5176\u4ed6\u5b66\u672f\u4e0d\u7aef\u884c\u4e3a\uff0c\u4f5c\u8005\u8be5\u8d1f\u4ec0\u4e48\u8d23\u4efb\u3002","title":"\u4e2d\u79d1\u534f\u56de\u5e94\u64a4\u7a3f\u98ce\u6ce2\uff1a107\u7bc7\u8bba\u6587\u9010\u4e00\u5ba1\u67e5 ","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0\/202501\/b3891efbd3a05cc0a239f98a0c87998a.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